Jeep 精梳棉平口褲 - 全站熱銷 | 漆遊戲 歌舞伎 - 熱賣好物 | 光學拭鏡布-群島魚群 - 非逛不可 |
熱門商品 - BIG TRAIN 墨達人流水金魚T-男-丈青 | 限量出售 - 螺旋溫度計-橙橘 | 【菟絲花】大尺碼-韓版復古大碼連衣裙(共二色)-現貨+預購 - 限量秒殺 |
甘肅和政,古稱寧河,其文化歷史悠久,人文積淀深厚,自然風光秀美,名勝古跡眾多。境內有著名的虛名須彌翠色、懸壺點漏、雪山映月、安遠晴嵐、赤壁晚照、清虛晨鐘、五夜泉聲、三河春浪,被史書稱為“寧河八景”。這八景各以其地質特征或其典故而取景名,歷史上文人墨客為贊美。
松鳴巖,位於縣城南23公裡處,群山疊翠,風景如畫。因山間常有松濤回蕩,故得名。又因建佛寺於懸崖峭壁之間,亦稱“須彌翠色。”太子山,位於縣城南28公裡處,又稱太峙山、露骨山,高聳入雲,幾乎終年有雪,月色與雪光交相輝映,故稱“雪山映月”。南陽山是縣城的西北屏障,距縣城5公裡,古稱安遠坡,是古驛站所經之地。山間時有淡淡蒸氣似煙似紗,故有“安遠晴嵐”之景名。縣城東門外,有一座由水繡石形成的小山,高達百米,山上清泉如練,從數十米懸崖飛瀉而下,宛如千根銀絲穿就翠珠串串,故名“滴珠瀑佈”。紅崖窪,古稱金劍山,是縣城的北部屏障,距縣城3公裡,古時候青山滑坡,露出高數十米、寬百米的紅粘土峭壁與夕陽交輝,故得名“赤壁晚照”。縣城後山上的清虛觀內有一鐘樓,懸掛一口報時鐵鐘,在靜謐的清晨,洪壯的鐘聲催人奮起,故有“清虛晨鐘”的佳話。有詩為贊:“百八蒲牽慣送春,山河依舊歲華新,清晨每有鐘聲徹,喚起黃梁夢裡人”。縣城東南牙塘河、大南岔河、小南岔河交匯之處,在春光明媚時,河中碧浪與岸上麥浪共湧,別有一番風韻,故稱其景為“三河春浪”。後山泉位於清虛觀東百米處,在夜深人靜時,這裡泉水發出的聲音給人以“每誤泉聲作雨聲”的感覺,故有詩人以“五夜泉聲”為題作詩道:“一夜燈光徹五更,欣聞漏院讀書聲,門前又有泉流繞,好借盈科訓後生”。詩中的“漏院”,指光緒年間在和政縣縣城中修設的龍泉書院。一九九七年,和政縣人民政府批準松鳴巖、滴珠山、南陽山、鐵溝、寺溝、柳梅灘、三岔溝、湫池溝八處自然風景區為縣級風景名勝區,故稱為新“和政八景”。
和政縣位於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南部,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,全縣總面積960平方公裡,恰為祖國總面積的萬分之一。縣城四面環山,自古以來就有“東依赤壁,西障太峙,北枕安遠,南限松巖”的描述。地勢南高北低,境內溝壑縱橫,山多川少,耕地面積23.5萬畝,其中山地18.28萬畝。森林覆蓋率29%,植被覆蓋率80%以上。縣城距蘭州市120公裡,距臨夏市30公裡。
和政,漢前為西羌之地;東晉十六國時前涼設縣,初名金劍,宋稱寧河;明嘉靖十年設和政驛,取政通人和之意。和政有達浪鄉鄭傢坪“齊傢文化遺址”為代表的古文化遺址15處;有被譽為“古動物學界的東方瑰寶”—占據六項世界之最的古動物化石及出土地30多處。甘肅重點推介的20個旅遊景點之一;新營鄉炭市集為秦太子扶蘇鎮守邊關的駐地;現存滴珠山公園的“懸壺點漏”四字是明代大學士解縉被貶河州時僅存的兩處遺筆之一。國傢森林公園、國傢AAAA級旅遊景區松鳴巖是甘南農民起義的領導人之一——肋巴佛曾坐床剃度和從事革命工作的主要地點;國傢氣象局局長、著名科學傢—秦大河曾在和政一中任教多年;買傢集牙塘是隴右地下鬥爭領導人、我國著名民族學傢、宗教學傢——牙含章故裡,也是我省著名教育傢、西北師大原校長——白光弼先生的故裡。和政還有各民族長期聚居形成的獨特民俗文化和民間藝術奇葩“松鳴巖花兒”,被中國民協命名為“中國花兒傳承基地”。
國傢4A級旅遊景區—松鳴巖
松鳴巖國傢級森林公園、國傢AAAA級景區位於和政縣城南23公裡處的吊灘鄉小峽之中,距蘭州市143公裡,距臨夏市56公裡,景區頂峰海拔2736米,面積33平方公裡,是著名的省級風景名勝區。景區與太子山逶迤相連,小峽河奔騰於峽谷之間,青峰接雲,古松參天,四季雲霧繚繞,終年流水潺潺;每當山風勁吹,松濤聲震蕩峽谷,松鳴石壁,似千軍萬馬奔騰於峽谷之間,經久不絕,故名“松鳴巖”。景區由西方頂、南無臺、雞冠嶺三峰構成,因其突兀挺拔狀似筆架,傳說神筆馬良每次做完畫之後,便把他那支神筆擱置於此,故又稱此山為“筆架山”。此外,在懸崖上有一段人鑿橫道,因其險峻而稱“天橋”。“天橋”之上於懸垂的石崖間有一形狀奇特的馬尾松,被稱作“萬年松”。過“天橋”向北數十米處有“一線天”勝景。從“一線天”拐“之”字向南為仰天池,自石崖滲出的池水清澈見底,常年不竭。在松鳴巖懸空的大殿—觀音殿,還有一處非常奇特的景觀—神泉。相傳此泉乃觀音菩薩玉凈瓶中甘露所化,自蓮花寶座下滲出,盈而不溢,涸而不竭,水質清冽。飲之,遂心願,驅百病,潤心神。民眾爭相飲之,從者甚廣,故曰:神泉。另外,松鳴巖景區景點還有:幽寺鐘聲、拜殿秀色、大殿雄姿、松鳴飛瀑、百鳥朝鳳、小康之傢、鴛鴦湖、松鳴塔、夫妻樹等。這裡是臨夏州最大的一片原始森林,這裡的古樹各領風騷,獨樹一幟,有的如孔雀開屏,有的似掠鷹騰起。還有似葫蘆的葫蘆松、獨松迎客的迎客松、淒美感人的同心松、虯根交錯的群龍赴會、通根相擁的連理松;禪理頗深、令人頓悟的千佛手,雍容富貴的華蓋千年,高聳入雲、挺拔傲立的擎天柱等奇異景觀。景區內雲杉、冷杉、馬尾松遍佈山野,古樹參天遮蔽,四季蒼翠,古有“須彌翠色”之景名,列“寧河八景”之首。陽春三月,這裡鳥語花香,流水潺潺;炎炎夏日,這裡綠蔭濃濃,涼風習習;金秋十月,這裡漫山紅遍,層林盡染;寒冬臘月,這裡雪山青松,相映成輝!
據文獻記載,松鳴巖佛寺初建於明永樂二年——正統二年(1404-1437年),河州都督劉昭自捐奉銀並倡導民眾捐資創修,至清同治年間,先後建起大殿、二殿、三殿、玉皇閣、聖母宮、南無臺及西方頂等處的殿宇,以後大多毀於戰亂,到民國十八年(1929年)建縣時無一保存。原甘南農民起義領導人之一——肋巴佛曾在松鳴巖坐床剃度。1985年,隨著宗教政策的落實,當地群眾又捐資出力在原址上重建瞭大殿、獨崗寺、山門、玉皇閣、娘娘殿等古典建築,佛事活動隨之日盛。
松鳴巖國傢森林公園內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,已查明的野生動物有藍馬雞、紅腹錦雞、淡腹雪雞、野雉、四不象、鹿等珍稀動物;查明的喬木、灌木有200餘種,野生花木174種,野生藥材205種,有一定經濟觀賞價值的野生果品類10餘種。豐富的植物資源使景區四季變化分明,景觀豐富多變。因此,松鳴巖又有“綠色植物王國”之美稱。
松鳴巖又是中國“花兒”的傳承基地。每當野牡丹遍山開放時,各地遊人和“花兒”歌手雲集於此,競展歌喉,唱“牡丹”,漫“少年”,“龍華盛會”因此得名。清人祁魁元有詩贊曰:“我亦龍華遊盛會,牡丹歌罷獨徘徊。”松鳴巖“花兒”會,俗稱“四月八花兒會”。始於明代成化年間,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。每年農歷四月二十六日至四月二十八日,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和遊客從四面八方趕來,臨夏、和政、廣河、康樂、卓尼、夏河、臨洮等地的漢、回、東鄉、保安族等民間歌手雲集於此,在松鳴巖的山坡上,樹蔭下,小溪旁,叢林間搭起帳篷,晝夜對歌。同時祈福襄災,求神許願,舉行佛教的龍華盛會。四月二十八日是花兒會的高潮,故松鳴巖俗稱“四月八”。“老僧新開浴佛會,八千遊女唱牡丹”是對松鳴巖“花兒”會的真實寫照。松鳴巖國傢AAAA級旅遊景區正以嶄新姿態吸引八方來客!
滴珠山公園
滴珠山公園,又稱小寺山,位於縣城東門外,山頂有一股清泉從10餘米高崖瀉下,潺潺有聲,如滴珠落玉,故得名,又有“瀑佈滴珠”之景名。明朝大學士解縉有詩贊曰:“寧河城頭百丈湧,瀉下通明五色虹,若到關頭應駐馬,下瓢一飲醉春風”。崖上刻有“懸壺點漏”四個大字,系解縉僅存兩處遺筆之一,滴珠山因此而名盛隴原。
滴珠山是一座玲瓏別致的袖珍式園林公園,融南方園林公園景致和西北山水風貌為一體。由白堊紀巖石形成地貌奇特的風景,靈秀、清幽。亭臺樓閣、池塘水榭、清泉玉珠、飛瀑流虹、茂林修竹、蒼松翠柏、湖光山色共同構成一副獨特的玲瓏美景。
滴珠山不僅景色秀麗,而且其豐富的人文景觀和名勝古跡,更為其增添瞭無數奇異的魅力,吸引著八方遊客。公園內歷代名人題字尚依稀可辨,除解縉的真跡《詠寧河》、“懸壺點漏”外,還有月牙池壁上的“和沼”兩字,系民國二十二年和政縣長火燦所題;移風亭上對聯由郭棟書記所題:“懸壺點漏滴滴明珠迎遊客,飛瀑直瀉飄飄玉液醉春風”,融滴珠勝境,和政特產,淳樸民風於其中,為和政楹聯中的精品;攬勝閣上白廷弼書寫的對聯:“山歡水笑笑笑笑笑笑去古今愁,政通人和和和和和和來天地寬”。寓滴珠山笑泉與和政縣名於其中,回味無窮。
滴珠飛瀉的珍珠瀑,景色秀麗的小寺山,純樸好客的寧河人,風景迷人的和政縣,歡迎朋友你的到來。
柳梅灘風景名勝區
柳梅灘風景名勝區位於縣城南部的太子山腳下,距和政縣城25公裡。包括柳梅灘、大灣灘、麻崖、海眼、冰糖石洞等景點。其中,大灣灘系清代駐河州鎮綠營軍牧馬場,建有馬王廟;麻崖原建有麻崖寺院,戎辰之亂中被毀,再未修復。一入景區即聞轟轟巨響連綿不絕,這就是所說的海眼。巨大的水流從地下噴湧而出,頗為壯觀。腳下牙塘河滔滔而流,穿石而出,被匯聚於牙塘河水庫,牙塘河水庫於2004年10月完工使用,這座水庫的完工解決瞭我州和政縣、東鄉縣,沿渠群眾人畜飲水的大問題。
柳梅灘風景區,景秀、水清、峰奇。座座山峰各具有特色:有峰從湖面升騰而起,有峰橫空出世。遠看峰高雲低,奇峰猶如千帆競發,各領風騷。
與奇峰相依的水庫所形成的湖面水清如黛,碧波蕩漾,微風吹過,泛起千層玉帶。夏日的湖面,風光旖旎,群峰倒映其中,煞是好看。蕩舟其上,其愜意之情可與泛舟西湖相媲美;冬季來臨,在群峰映襯下,巨大的湖面平滑如境,嬉戲、滑冰、是天然的水上遊樂場所,吸引著附近孩童、八方的遊人,其樂融融,沉醉其中。
“綠樹村邊合,青山郭外斜”,藍天、白雲、雪峰、松柏、湖水交相輝映,泛舟湖中,環視遠眺,林間點綴著農田、村舍,成群的牛羊構成瞭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田園風光。
鐵溝風景名勝區
鐵溝風景名勝區位於縣城南部太子山麓,在新營鄉境內,距縣城20公裡。景區呈峽谷狀,縱深15公裡,峽口有煉鐵遺跡,故名鐵溝,又稱爐子灘。原藏傳佛教鐵樺寺就建在此處,後毀於戰亂。
和合路貫穿鐵溝風景區,景內林木叢生,兩邊群峰聳立,石壁萬仞,峰高雲低,綿延起伏,形態各異,形成一山一景,景景如畫的山水長卷。距爐子灘不遠處,有一處近千畝的天然草場,猶如一條綠絨毯平鋪地面,令人陶醉,是休閑、住宿、娛樂的極好場所。前行,便看到一處名勝古跡—飲馬泉,泉水清澈冰涼,且富含多種微量元素,無污染。景區內,溪澗流水清澈見底,小魚悠閑自在,卵石被山泉沖洗得似珍珠瑪瑙,登山俯瞰流水如一帶白練,隱現於山林之間。林密蔽日,山映樹,樹依山,山風吹過,迎風搖曳,婀娜多姿。至秋月,層林盡染,景色尤佳。林內珍禽眾多,到處出沒。灌林中山珍遍佈,唾手可得。峽谷中,百鳥和鳴,人遊其中,仿佛置身於音樂的海洋。遊人嬉戲於地毯般的草地上,融入大自然的懷抱,盡情享受人間的快樂,這就是鐵溝,如詩如畫絢麗多彩的人間天堂。
寺溝風景區
寺溝是夾在獅子峰和象山之間的峽谷,位於縣城南20公裡處的蔥花嶺下,在峽谷中建有佛寺,景色優美,玲瓏別致,故寺溝又稱“小普陀山”,又有“普陀仙境”之美譽。
踩著羊腸細路,來到西峽壁下的“菩薩殿”,高高的石壁上刻著一尊佛像,此寺系明代劉都督修繕,可惜後來被毀,現在的這座寺是一九八三年以來由群眾集資重建的,結構精巧,款式端莊。松樹鬱鬱蔥蔥,八卦亭玲瓏剔透,為山水錦上添花。爬上西峽半壁的“百子洞”,這是一個天然石洞,洞口有“百子宮”三字。出瞭“百子洞”沿盤旋的小徑向前就是“觀景亭”,一眼望去隻見一個登天雲梯從東崖落下,原來它是一道從八級石臺流下,形成八個連接的瀑佈,銀光閃閃,濤聲轟鳴,霧氣彌漫,煞是好看。清代進士鄧隆曾賦詩一首:“瀑佈落天吼怒雷,青山綠水絕塵埃;松風說盡長生法,疑是天龍灌頂來。”瀑佈從高坎處陡然落入峽谷,形成寬約四五米的“油缸池”。寺溝原有大殿、八海殿、百子宮、獨崗、牌坊、山神廟等建築,清咸豐年間毀於戰亂。後來大殿、百子宮、牌坊等在原址重建。
站在寺溝底部,環視兩邊,山形奇特,怪石嶙峋,各種樹木鬱鬱蔥蔥,許多珍禽異獸出沒於其間,好奇地探視著一群群遊客,百鳥鳴啼譜成一曲曲鳥兒協奏曲。
南陽山森林公園
南陽山森林公園,距縣城4公裡,蘭朗公路盤山而過,1997年列為縣級風景名勝區。南陽山森林公園總面積約7.5平方公裡。南陽山古稱安遠山,因山霧繚繞,似煙似紗,如夢如幻,有“安遠晴嵐”之景名。景區內人工培育栽植起來的人工松林區,現已營造瞭油松、雲杉,落葉松,柏樹為主的近萬畝人工針闊混交林,造就瞭一派鬱鬱蔥蔥,清新宜人的自然風光。
南陽山是一條從太子山延伸而來的山脈。它從太子山延伸而下,入廣河縣境內,猶如一條長龍橫臥在和政縣城北面。南陽渠沿山逶迤伸向東鄉縣境內。近年來,這裡通過招商引資修建的南陽山民族風情渡假村,是理想的休閑、娛樂、餐飲、住宿的好場所。又在南陽山密林中人工鋪成三條水泥小路,分別起瞭雅致的名稱:舒心路、致富路、文明路。穿過密林,登上南面的最高峰,便是百餘畝廣闊的草地,身後是大片的松林,密密層層。俯瞰近處,便可看見猶如一面鏡子似的和政縣卜傢莊水庫,水庫邊上垂釣、休閑之人隱約可數,向東望去是和政有名的臥龍山,從南向北,逶迤而下,象一條巨龍把頭伸向小南岔河與牙塘河的交匯處。南陽山,是一片美麗而神奇的土地。
三岔溝
三岔溝風景區位於太子山北麓,距縣城二十公裡的羅傢集鄉,黃羅公路可直通景區,交通便利,景區面積約10平方公裡,景區主要由熊窩溝、直溝、西溝組成,故名“三岔溝”。在三條溝中流淌著三條小溪,三條小溪在歡聲笑語中匯聚,訴說著這裡春夏秋冬的夢幻,以及如詩般的田園。
進入三岔溝,在彎彎曲曲的道路兩旁,高峻翠綠的山坡上是一塊塊農田和村舍,幾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緩緩流淌在清幽的山谷和碧綠的青草叢中,與村舍、小橋形成“小橋流水人傢”的韻味,令人流連忘返。仿佛置身於“世外桃源”仙境之中。
三岔溝有著名的“小紅崖”、“大尖山”。小紅崖像一位美女一樣,旭日東升時,山崖一片赤紅色,在周圍綠樹映襯下,呈現出一幅“赤壁紅崖映朝日,喚來人間總是情”的秀美畫卷。而“小尖山”象一個雄偉的男人,山勢險峻,雄偉,陡峭,挺撥,陰雨天,有雲霧纏腰的景觀。冬季,積雪封頂,一派銀裝素裹,分外妖嬈。
三岔溝東面的山峰上林木茂盛,花草滿坡,山頂上的那棵千年梨樹,三人環抱方可圍。這裡的山,景色更加奇異誘人,山秀林美,鳥語花香,令人陶醉。置身在這大自然的懷抱裡,親吻那純潔的草坪,仰視湛藍的天空,耳聽悠悠牧歌、純真童謠,猶如與天地傾訴心扉,真正能體會到回歸大自然的無盡樂趣。
湫池溝
湫池溝位於和政縣三合鎮北麓,左右兩側毗鄰鐵貢山和紅崖窪,交通便利,地理位置優越。湫池溝是和政縣三大浪山“花兒”會場之一,融自然景觀,淳樸民風,宗教信仰,歷史傳說為一體。傳說松鳴巖、湫池溝、寺溝為三姊妹修行之地,三姐妹系龍華聖母所生,姐妹三人厭倦瞭天庭生活,想到人間各找一處美景修行,於是大姐“金霄”在松鳴巖安傢落戶,三妹玉霄在寺溝安傢落戶,二姐“銀霄”膽小慎微,帶花椒籽落戶湫池溝,故湫池溝又稱椒子溝,每年這三大會場集會時間為:松鳴巖,農歷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,湫池溝,農歷五月初一至初三,寺溝為五月初四至初六。每逢廟會之時,請喇嘛誦經,老嫗少婦,焚香求福,青年男女搭夥結伴,遊山賞景唱“花兒”、漫“少年”。文革時期,湫池溝的廟宇慘遭破壞,成為一片廢墟。改革開放後,當地民眾集資興建瞭大殿戲臺,並開始著手對湫池溝進行治理和綠化,中斷瞭多年的山會也恢復瞭。每年五月初一至初三,當地民眾捐資邀請夏河拉卜楞寺活佛來此誦經,祈禱國泰民安,並請來臨洮等外地秦劇團登臺獻藝,為龍華盛會添彩助興。
贊
留言列表